close

壹ˋ書名及出版資料:

<邱逢甲與1895年反割台運動>楊護源ˋ黃秀發表於邱逢甲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

貳ˋ要點摘錄:

一ˋ前言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清廷戰敗,日本根據馬關條約取得台灣,引起台灣各地引發反割台運動,這其中進士邱逢甲三次泣血上書又首倡台灣民主國,本文僅就邱逢甲在1895年反割台運動中表現做一討論

 

 

二ˋ邱逢甲的反割台言論

1895年中日甲午戰後,清廷陸ˋ海軍均慘敗,清廷有鑒於局勢為急,不得不委曲求全與日媾和,清廷派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為全權大臣,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協商停戰事宜,簽下馬關條約。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清廷鑒於日人早有侵台之心乃密令台灣巡撫邵友濂加強台防,之後又令福建水師提督楊歧珍和南澳總兵劉永福赴台幫辦防務,同時也諭令台灣布政使唐景崧為台防幫辦,並台灣首富令在藉太僕寺正卿林維源督辦團防業務

而各地民團均為地方官紳次第舉辦,邱逢甲為具有全台知名度的仕紳,故林維源亦借重邱以工部主事辦理地方義勇事宜。不過林維源雖幫辦台灣之防務,但他對此工作並不積極,僅作到報效土勇兩營,自備糧饟,他便回報清廷[台灣團防就緒] ,相較而言邱逢甲就顯得很積極。10月中旬,台灣巡撫邵友濂恐因中日戰事波及台灣,為免池魚之殃 ,邵友濂設法請調,由唐景崧接受巡撫,由於唐與邱有師友舊誼,不願將招募團練功勞歸於不熱衷的林維源,乃提拔邱任全台總團練並改團練為[義軍] 。義軍創辦之初最重要問題是經費不足,18953,唐景崧知悉日本欲集中兵力犯台,有鑑於台北後防兵力空虛,乃調邱逢甲義軍北上防守南崁至後壟一帶。不過邱北上後也面臨武器不足之處,邱一再寫信向唐景崧求援不過唐總是不置可否。而不僅在武器方面,唐未給全力支持,在義軍的營務也未予邱應有之配合。而台灣整體防禦力量也因唐景崧個人剛愎自用以及軍隊派系問題而減弱不已。

四月十七日 ,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在日本馬關春帆樓簽訂[馬關條約] 割台,全台震駭,邱逢甲聞訊怒不可遏刺破手指血書[拒倭守土]並以[工部主事統領全台義勇]率領紳民向朝廷請願反對割台,之後又在四月二十一日以及二十八日上書清廷廢約再戰以示保台決心。

 

三ˋ參予[台灣民主國]的反割台行動

1成立[台灣民主國]以抗日保台

台灣官民一連串反割台努力失敗後乃被迫走向獨立自救以及尋求外援的道路j五月十五日 ,邱逢甲率台灣仕紳予唐景崧密談,要求提供軍火與資金,並於會談後發表一篇具有突破性的[台民佈告] ,而邱逢甲,林朝棟等也力拱唐領導政事,經過一番婉拒,唐後來還是接受。 五月二十五日 台灣紳民舉行獻印典禮,邱逢甲等率領紳民向唐景崧兩跪六扣呈奉台灣國璽與台灣民主國寶印,唐景崧,[朝服出,忘闕九叩首,旋北面受任,大哭而入。] ,即以[藍地黃虎]為國旗,年號永清,以撫署為總統府,並向中外發表一系列通電與文告。台灣民主國的架勢勉強撐了起來。不過台灣獨立抗日並非唐個人之意志,乃是邱逢甲等強力要求而為之。唐與邱雖有舊誼,不過由於唐的抗日態度始終游移因此終至與邱等貌和神離。

 

四ˋ台北淪陷ˋ內渡大陸

正當台灣民主國成立之時,割讓台灣手續也正在基隆港外的日艦[千代田號]上辦理, 五月二十九日 ,日軍近衛師團由中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在東北角的澳底登陸, 六月三日 基隆失陷, 六月五日 唐景崧以[千急急赴援] ,電召駐守南崁的邱逢甲與台中的林朝棟,大甲的楊汝翼馳援。不過卻傳出邱是否應援有各種不同說法。在台北城淪陷後唐也內渡大陸,隨後邱也認為事不可為,留下六首離台詩後,自中部梧棲港西渡。不過邱西渡之後最為後人注意的是邱是否挾款以去。最早出現此一說法的是1896年易順鼎所著魂南記與洪棄生的《寄鶴齋詩話》兩書,連橫之台灣通史也云[逢甲領去官餉十餘萬兩。邱逢甲本人本身對這些說法都沒積極加以澄清,但其子邱念台則在嶺海微飆中有所辯解。

 

五ˋ結論

邱在反割台運動期間雖名未副實,但仍有其一定貢獻

重要發現

北部吳湯興,姜紹祖等乙未很多抗日名將都是客籍邱逢甲也是客籍

心得

邱逢甲寫過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可作為其心境寫照,我是認為比起林維源等邱至少在抗日上積極過,對其最後作為不用太苛刻,畢竟最該怪的是清廷的腐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芳川三少 的頭像
    芳川三少

    芳川家相談室

    芳川三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